
關于我們
ABOUT US
地球的氧氣或許會逐漸耗盡嗎
作者:
來源:
發布時間:2021-07-06 11:26
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,隨著全球冰川的不斷融化,到了本世紀末,北極熊有可能會滅絕,而越來越多的物種滅絕,也在預示著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有可能正在發生。
可能有人會說了,不管地球的生態如何惡化,只要還有氧氣存在,那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仍然是可以一直生存下去??墒乔岸螘r間來自日本船橋東邦大學、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尾崎和克里斯托弗,在《自然地球科學》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。
為什么這兩位科學家會認為地球在未來會失去氧氣?其實這一切的研究根源跟太陽有著密切的關系,我們都知道,太陽是一顆恒星,它的壽命不是無窮無盡的,也有一個極限。
由于太陽屬于黃矮星,它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,而現在太陽已經走過了一半歲月,還有50億年將走向盡頭膨脹為紅巨星。太陽向紅巨星的膨脹會吞噬掉水星,金星和地球的軌道,所以從長遠的未來來看,人類失去地球這個家園基本是注定的。
可能有人會說了,50億年對于人類來說還太遠于遙遠,我們沒有必要去思考那些,可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,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遠沒有50億年,最多也就是10億年,這是怎么回事?
這篇論文中提到未來的地球有可能會失去所有的游離氧,重新回到地球早期時的無氧環境。如果大氣層中沒有了氧氣,那么依靠氧氣生存的生命也將無法生存,人類自然也離不開氧氣,那個時候人類將失去地球這個家園。
正常情況下,地球的生態系統有著完美的循環機制,可以不斷進行自我調節,實現一個穩定的平衡。要知道自生命大爆發以來,地球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,每一次都是地球生態的劇變,帶來了生物的大滅絕。
可是每次生物大滅絕之后,地球的生態都可以不斷進行自我修復,最后恢復,生命再次旺盛起來。這是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的地球生態自然演化,可是在人類誕生之后,地球的生態環境卻在一步步發生著變化,變得越來越難以進行自我調節。
人類的活動對于地球生態的影響越來越大,越來越明顯,數萬年前的智人生活在非洲大草原,大量的活動導致肥沃的草原一步步變成沙漠,后來演化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,面積達900萬平方公里。
2021年的幾次大型沙塵暴相信讓很多朋友記憶憂新,雖然在北方春季沙塵暴天氣出現很正常,但是像今年這么可怕的沙塵暴還是歷史罕見。這些越來越嚴重的自然災難,其實都是大自然向人類發送一個信號:地球的生態環境正在快速惡化。
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,而地球能夠成為一個美麗的家園,跟它有一個美好的生態系統有著密切的關系。而這個美好的生態系統是大自然經過漫長的時間演化形成的,要知道在地球的早期可是沒有氧氣的,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。
直到后來藍藻的出現才逐漸改變了地球大氣的結構,二氧化碳下降,氧氣含量不斷上升,而氧氣的出現對于生命的進化演化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沒有氧氣,地球的生命可能也無法實現簡單向復雜,復雜向高級的進化演化,也就不會有人類的出現。
人類祖先原始的生活都可以給大自然帶來不好的影響,而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,尤其是在數百年前走上科技之路之后,工業的飛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,大自然的環境正在快速惡化。
大量工業的發展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,這些二氧化碳無法被植物有效吸收,多余的二氧化碳就會儲存在大氣中,于是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在不斷增加,溫室效應也在不斷加劇,地球溫度不斷上升。
近年來,幾乎每年的溫度都在不斷創新高,2020年不少的地方出現了極地高溫現象,即使是極寒之地的北極,在2020年五月份也出現了罕見的38攝氏度高溫。這些不斷創新高的高溫現象,都是在警示著人類溫室效應正在不斷加劇,而且有加速的跡象。
下一個: